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案例题目:疫情冲击下中国与美国的财政政策
教师姓名、所在学院:汪海凤,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
一、案例简介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是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所有专业(两个经济类专业、六个管理类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授课学生众多,每年640人左右,影响面广。本课程从宏观角度出发,介绍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知识,分析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决定以及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问题,并探讨国家宏观经济目标和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制定。本课程既有较强的理论性(三大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收入-支出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又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密切关注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及其效果。
本案例基于课程内容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中的第二节:财政政策展开设计。本案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及美国经济形势与政策紧密结合,通过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使他们对疫情冲击下中国和美国所实施的财政政策有深入的了解,并加以比较,从而使学生不仅掌握财政政策这一节的核心概念和理论,而且力争实现思政教育与经济学专业素养提升的交融互促。结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密切相关并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的案例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认同感,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发展努力学习、贡献力量的热情。
二、思路与目标
通过学情分析发现,一是授课学生特别是管理类专业学生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有些学生狭隘地认为,本课程与其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关系不大,因此不愿意投入时间学习;二是本课程理论模型的学习需要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因此让一些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三是许多学生习惯了“灌输式”学习,老师讲,学生听,实际上这种方法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效果都极为有限,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灌输式”学习变为“自主式”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是当前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问题;四是许多学生很难将自身的学习和祖国的未来发展结合起来,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缺乏感性认识,对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缺乏了解,导致他们对本课程的很多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经济学素养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章在授课过程中深度挖掘思政元素,主要采取了学生全方位参与式、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并将线上和线下相融合,不断拓展课堂的边界,希望以这种方式让学生深度参与,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1)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掌握财政政策的概念、主要工具以及如何分析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理解财政政策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深化专业能力
提高对财政政策工具、有效性等内涵的认识与分析能力,使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建立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方针的大背景和世界经济大环境下,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争取为国家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才智。
3)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身心素质等。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以及道路自信,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社会义务;科学素质包括深入学习财政政策有关的前沿知识,以开阔的视野和境界对正在发生的经济现象和政策做出分析和评价;身心素质包括疫情冲击下的知行合一,身体力行。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环节设计及教学实施过程
在教学环节设计中,本案例采用了BOPPPS教学模式。
1)引入(Bridge-in):以一段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科普视频导入,以学生经历的和切身感受的事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老师结合数据资料介绍疫情冲击下中国和美国的财政政策,启发学生思考中国和美国在疫情冲击下为什么实施这样的政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学习目标(Objective):用PPT形式向学生呈现本节具体的学习内容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本章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财政政策概念、工具以及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3)前测(Pre-assessment):在讲解本节的新知识前,采用提问应答以及开放问题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宏观经济基本概念和先备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中国政府的哪些支出行为属于政府购买,以便调整后续教学内容的深度及进度,让课程的目标更加聚焦。
4)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在讲授财政政策工具、有效性分析等主要知识点后,让学生全方位参与进来,课下搜集疫情冲击下其他国家所采取的财政政策的资料,并构建以宿舍为单位的学习小组,以线上和线下讨论的方式设计小组PPT,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演示,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等。
5)后测(Post-assessment):后测的目的是验收学习成果。在参与式学习之后,一是通过雨课堂设计随堂知识点测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通过小组的PPT展示,了解学生对疫情冲击下其他国家财政政策工具和有效性的分析是否准确,理解是否全面,进一步把握学生是否达成了学习目标。
6)总结(Summary):首先,让学生总结本节的知识点,可以采取多人补充的方式,然后教师总结,进一步强调本节重点和难点内容;其次,布置课后思考题以便让学生进行延伸学习,巩固所学内容。此外,教师还要对下一节货币政策的内容进行预告,让学生提前了解,做好准备。
下表为教学实施过程:
序号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思政元素 |
1 |
导言(6分钟) |
1)播放WHO关于新冠病毒的科普视频; 2)结合数据资料制作PPT讲解疫情冲击下中国和美国的财政政策措施。 |
思考为什么在疫情冲击下中国和美国会采取这样的政策措施。 |
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国家的担当和对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保护,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增强道路自信。 |
2 |
前测(4分钟) |
老师提问:1)在我国,哪些行为属于政府购买行为,哪些属于转移支付行为;2)节俭一定是好事吗?等 |
学生回答问题 |
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对经济问题的分析要有思辨的思维方式。 |
3 |
参与式学习(讲授25分钟) |
讲授财政政策的概念、工具、有效性分析等主要知识点。(汇报演示留到下一节课完成) |
学生全方位参与,课下搜集疫情冲击下其他国家所采取的财政政策资料,构建学习小组,以线上和线下讨论的方式设计小组PPT,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演示。 |
通过进一步比较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
4 |
后测(5分钟) |
雨课堂测试:1)财政政策有哪些工具?2)为什么疫情冲击下政府要减税降费? |
学生雨课堂回答问题,从而检验是否达成了学习目标。 |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5 |
课堂小结与延伸(5分钟) |
强调本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布置延伸学习任务:让学生结合推送的相关资料以及自己查找资料,分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采取了什么样的财政政策,效果如何。 |
参与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完成习题集中的相应习题;同时进一步查阅资料完成延伸学习。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通过延伸学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的财政政策及其效果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制度自信,激发学生为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学习的使命感。 |
(二)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
1)中国大学MOOC:宏观经济学(国家精品),武汉大学文建东、 周瑛。
2)世界卫生组织WHO: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advice-for-public/videos
3)世界银行World Bank提供的全球经济发展数据(global development data)
4)如何看疫情之下的积极财政政策,发表于《经济日报》 2020年6月22日,学习强国平台
5)争议拜登经济学,发表于《财新周刊》 2021年第25期
6)地方财政该向何处积极,财新《中国改革》 2022年第6期
7)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发表于《经济日报》2022年12月21日,学习强国平台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促使学生全方位参与课堂,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启发式教学。包括启发式提问、引导提问、知识难点解析等,使“灌输式”学习向“自主式”学习转变。
2)小组讨论学习。学生构建以宿舍为单位的学习小组,搜集资料,线上线下结合的交互讨论,设计PPT并演示,使学生深度参与。
3)扩展学习资料推送。向学生推送学习强国、经济学专业网站、主流经济媒体(比如财新网)等公众号与财政政策相关的资料。
4)充分利用新媒体教学工具。如视频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并理解所讲基本知识及与知识相关的思想情感元素,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四)考核评价手段
本课程构建多维考核体系,具体包括过程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主要从学生的课堂出勤、听课状态以及学生的小组PPT课堂演示进行评价。其中,小组PPT课堂演示主要评价其讲述的其他国家财政政策内容资料是否充实、对政策工具和效果的分析是否准确。
形成性考核主要从学生的课后习题集作业、随堂前测与后测以及课后延伸思政作业等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借助于雨课堂的随堂前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开放式问题)可以了解学生的前修知识的掌握程度,后测了解本章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形成激励和监督。课后延伸思政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推送的扩展学习资料并自己查阅资料,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对各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采取的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进行进一步分析阐释。
四、特色与创新
1)引入学生全方位参与的BOPPPS教学模式,引入、明确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环环相扣;
2)融合多元化教学方法,启发式、小组讨论、课堂演示等;
3)引入思辨式和比较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思辨和比较中,对西方经济学知识批判性吸收,特别是在中国与美国疫情冲击下财政政策措施以及经济表现的比较中,进一步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充分挖掘利用新媒体教学工具,鼓励学生通过移动媒体、数字报刊等诸多新媒体形式获取经济学知识,线上线下学习深度融合。
五、教学反思
实施效果
通过这样引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和努力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家国人文情怀,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此外,本课堂的学习还进一步促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进一步,从教师的感受来看,教师上课时感受到,班里学生听课更加认真,参与互动的热情很高,与日常生活特别是自身密切联系的问题更愿意去思考,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经济学思维。此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结合以及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学习,让学生更有学习动力和责任担当。
另外,从学生的感受来看,首先,在课程结束发放的学生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一道与本节有关的学习内容——我国财政政策发挥的作用,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除个别同学外,绝大多数同学都很好地回答了上述这一题目,说明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对我国国情和党情有了更好地了解。其次,学生提到“具有吸引力”、“形象生动、挺好” 、“丰富有趣”、“整体学习轻松愉快”等,说明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有所提高。再次,还有许多学生提到“通过学习,我对中国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了全面的认识”、“对国家政策有了更多的了解,激发培养了我的爱国热情”、“让我更加关注时事政治与宏观经济”等,说明这样的课程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同时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未来的职业潜能培养奠定了基础。
教学经验总结
课程思政特别是经济学中的课程思政教学需要春风化雨,潜移默化,而不是简单说教,特别忌讳生拉硬拽。因此,在此次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大的感受就是,一定要注重理解当代学生的特点(比如更加贴近网络)和学生的思想,不断引入与时代联系紧密的新案例、新思维,讲好“中国故事”,同时让学生深度参与其中,感同身受,增加体验感和主动性,这样可以更好地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家态度的担当,鼓励学生成为有担当有责任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保持自身的不断学习,借助于各种媒体和APP工具了解国家的经济大事、经济政策,并不断将新政策、新材料、新观点引入课程,与时俱进地更新教案和课件,完善和充实教学内容;二是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新媒体教学工具,特别是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视频,推荐学生通过移动媒体、数字报刊等诸多新媒体形式获取经济学知识,鼓励学生多思考,当然可以多质疑,并与老师交流或者同学交流以找到答案,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作用,同时也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以及改进思路
目前,在本案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分组查阅资料、讨论、设计和演示疫情冲击下其他国家的财政政策时,有些学生可能存在“搭便车”行为;二是授课过程中使用的视频往往时长较长,这样不仅占用较多上课时间,而且视频内容有时并不需要完整观看,因此,需要对上课使用的视频进行适当剪辑。
为改善学生“搭便车”的行为,未来将进一步要求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明确分工,细化分工,在PPT演示汇报时人人参与;关于上课使用的视频,拟基于官方发布的完整视频,借助于视频剪辑APP比如iMovie等,进行视频剪辑,当然剪辑后视频仅做上课使用,不做他用。